用设计重塑体验,严肃制作电视的三星有多可怕?
浏览:54 时间:2025-1-17

销量和价格的下降可能是过去几年电视行业给外界留下的最深刻印象。近年来,随着消费者的注意力逐渐被新媒体形式所吸引,传统内容的传播载体也在发生变化,原有的载体不可避免地被取代。这个论点似乎已经在电视市场得到了验证。随着用户时间的碎片化,短视频的兴起使用户在手机屏幕上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许多人甚至记不起电视最后一次开机是什么时候。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让外界对家电市场有了新的认识:包括电视机在内的家电消费活动几乎冻结,但大型电视机的销量却在稳步增长,同比增幅超过50%。于是有人梳理出电视行业的生存法则,即大屏幕是在逆境中生存的唯一途径。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作为家庭娱乐和信息输出的中心,消费者对大屏幕电视的追求似乎是无止境的。大约在2000年,背投电视的流行尺寸仍然是20英寸;2010年,55英寸已经成为销量最高的电视尺寸;到2020年,40英寸以下的小尺寸电视逐渐被市场淘汰,65英寸、75英寸甚至85英寸以上的电视成为新的主流,对大屏幕电视的需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容量”。在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下,行业内出现了一个悖论:同样的75英寸产品,三星等高端品牌一般定价在2万元左右,有些品牌只能选择不到1万元的“跳楼价”。在消费者的投票下,"高端大屏幕"和"大众大屏幕"两个市场已经微妙地形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模式?为什么在8K高端和大屏幕路线上的三星,连续14年仍是全球销量第一的品牌,而“价格暴涨”的品牌仍未被认可?大约从2017年开始,电视行业就匆匆忙忙地追随人工智能的潮流。首先,一些品牌发布了专注于人工智能的产品,配备了以电视为中心的人工智能中心;于是,电视行业通过关注人脸识别、算法推荐和情感识别的功能,完全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不可否认这些创新的价值。毕竟,电视行业在2017年第一季度经历了两位数的销售下滑。然而,在创新的方向上,品牌之间有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一些品牌的确利用了人工智能,给消费者带来了实际的便利,比如三星的人工智能8K图像增强技术和远场语音技术。